close
只有自己清楚的察覺到自己才是控制跟引發的焦點,才會有改變的可能。 



最近我的生活挺忙碌的,我開始了一系列的心理專業課程。對於專業的心理諮商輔導工作來說,其實我是一竅不通的。但或許是我有一點點天份,所以在花精治療情緒輔導的工作上,我其實是很自得其樂而且開心的。而當我覺得必須在充電的時候,我開始朝著專業的心理諮商輔導這一條光明大道邁進!記得第一次上團體課程時,課程結束時LEADER希望我們爲這次課程做些結語,學員提出:期望自己是一塊海綿,能吸收多少就盡量吸收。換到我的時候我說:如果同學是海綿,那我期望自己是拖把 。是的,是ㄧ隻破破髒髒的拖把,期望自己在一次次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探索中,拖把ㄧ樣的拖去外在的塵埃點點。當我更清楚的發覺這些層層包袱,瞭解到更多真實的自己,也才有能力去幫助、關注他人。

說到情緒真的是ㄧ種很值得去探討的ㄧ門功課。我雖然才剛剛踏進門檻,卻能感受到他的多變跟複雜。其實大多數的情緒都跟認知以及行為綁在一起 。這是因為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方式去認知解讀,而這些解讀其實帶著很深的自以為是。我們自己解讀我們看到的,感覺到的,以為的,一定的,或許的....但是都只是我們自己的解讀,卻不見得會與事實相同。於是我們以前曾有類似經驗的情緒按鈕便會因此受到觸動(這邊我指的是負面情緒),也就開始出現些習慣的反應模式。

那麼是不是只要我們試著去改變自己的認知狀態〈相信、偏好價值〉,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跟認知?會改變我們的情緒狀態,習慣的行為模式?這個理論讓我想到了花精用來改變情緒模式的最大理由。我常常說花精並不神奇,在很多時候改變的並不是外在環境跟已造成的事實。但是改變的什麼呢??是我們用了不同的框框來看世界,用不同的解讀方法來解讀。花精不用壓抑的方式,逃避的方式,置之不理的方式 ,而是先讓壓力發洩,接下來讓你去覺察這些認知面,然後學習著去對自己的情緒行為負責。因為只有自己清楚的察覺到自己才是控制跟引發的焦點,才會有改變的可能

沒想到情緒的ㄧ些理論知識,其實跟花精的療癒模式是大同小異的。這也更讓我相信花精在情緒療法的作用層面,是正確而且值得深入探索的。換個框框來看世界,你會發現這些負面的思考方式會讓你在思考或解釋事情時不再會只有極端的2分法。有時候我們覺得不是對就是錯,不是這樣一定是那樣,但也許還有第3種的解釋,這當中會有一些模糊地帶是你不曾想過的驚奇發現。我們不在試圖改變扭轉已定的事實,而是去轉變不同的認知狀態,我的老師課堂上下了一個結語,是ㄧ句用來勵志人心的的話,成功人士具備的幾件要項之ㄧ:


ㄧ個成功的人沒有失敗,只是暫時停止成功。


我也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不同的框框下,不同的認知
與大家共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a1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